声音的联想
声音有激发因素,有声源,经过空间传播,向四面八方扩散,同时耳朵也听到通过从空间传来的声音。声音的产生需要能量,声源产生的声音,消耗了能量,通过空间传播,途中声音把从声源带来的能量消耗掉。整个声音的产生和消失的过程,就是能量的转化过程,在整个转化过程中维系了能量的平衡。
把电铃放入密封的容器,接通电源,电铃响了,人就能听到电铃发出的声音。把容器里的空气抽空,随着容器里的空气越来越少,听到的声音也越来越小,当空气被抽空的时候,也就听不到电铃的声音了。
空气能传播声音,水能传播声音,钢轨能传播声音,大地也能传播声音,这说明以化学元素组成的物质能传播声音。
还有一种传播声音的方式:闪电雷鸣的时候,随着一道闪电划亮天空,收音机无论调整在哪个频道上,出现闪电的同时也能听到伴随闪电的响声。说明声音能加载到电波中,和电波一起被收音机接受,然后由声音分离装置分离出声音被人听到。
人的耳朵对声音的敏感度是有范围的,超出耳朵的接受范围,人是听不到声音的。闪电雷鸣产生的各种声音,有人能听到的声音,也有人听不到的声音,这两种声音都从声源获得能量,向周围扩散并传递能量。
声音带走的能量究竟去了哪儿?
一部分能量被声音带走,在空间消耗了,被消耗的能量并没有消失,而是弥漫在空间,一旦遇到能重新聚集的机会, 便会重新聚集,重新释放。 实际上,在被人听到的声音之外,还有人听不到的声音,这部分声音带走的能量,同样在空间消耗了,同时也会在恰当的机会聚集,重新释放。
一部分能量因无法向空间传播,而停留在声源上,被产生声音的物质自身消耗了。
人的耳朵是声音的感觉器官,对声源发出声音只能感受到其中的一部分,还有相当一部分声音,人的耳朵是感受不到的。这说明一个问题:仅凭听到的声音对事物做出判断,有时是不准确的;用听到的声音来对声音所传递的能量作出判断,是远远不够的,因为人的听觉器官对声音的感受范围是有限度的。
声音是一种自然现象,有声源,有传播途径,最终声音所携带的能量消耗于空间,弥漫于空间。弥漫于空间的能量,仍然会以自己的方式体现出来,成为支撑宇宙物质的能量之一。
声音是传递能量的载体
收音机、电视机能“听到”加载到电磁波中的声音,狗能听到人听不见的微弱声音,说明声音是带着能量跨越空间传播的,整个过程是:声源产生能量——空间传播能量——能量弥漫于空间——能量重新被物质吸收。
蝙蝠在飞行过程中发出“声音”(超声波),经过空间传播,被物体接受,物体接受了蝙蝠发出的“声音”(超声波),又从空间吸收弥漫的声音(能量),加载到蝙蝠发出的声音(超声波)里,通过空间传播被蝙蝠“听”到,蝙蝠对听到的混合“声音”(超声波)加以筛选作出判断,那是食物、那是墙壁、那是自己的同类等等,然后做出下一步如何行动的决定。
声音产生于物质,声音形成的场又对物质产生影响,这是物质的本能之一。物质以声音传播的方式,传递出物质本身存在的信息。
声源是由特定情况下的物质产生声音的源泉,物质做了功,通过“声音场”把能量向四面八方扩散,对“声音场”周围的物质产生影响。没有传播媒介的“声音场”只能停留在声源的物质上,自我消耗,同样能对产生声源的物质施加影响。
太阳(恒星)是一个炽热的大火球,太阳上的物质在高温下发生波澜壮阔的变化,产生的声音之大难以想象。幸亏太阳和地球之间没有声音的传播媒介,如若不然,地球上的人们要遭受多大的太阳噪音骚扰!
在黑洞里运行的恒星,如若它们飞速相撞,伴随着高序号化学元素的裂变,释放的总能量所产生的声音之大,已经没有合适的词语来形容了!好在宇宙空间同样没有声音的传播媒介,人的耳朵同样也听不到黑洞里恒星相撞产生的声音。
声音消耗的能量,最终在宇宙空间扩散分解,弥漫在宇宙空间,成为宇宙空间的成分之一。声音只不过是起了能量载体的作用,承载着产生声音的能量,通过传播声音的媒介进行扩散。
声音,作为宇宙演化中的现象之一,它的存在并不是孤立的。是宇宙演化的产物,同时又是宇宙演化所需能量的“接力棒”,不可或缺。
人的感官对这个“接力棒”(声音)的感知,受到声音的频率、波长、功率和传播媒介的限制,能感知宇宙的“声音”微乎其微。虽然如此,“声音”(主要是加载到电磁波中的声音)的痕迹却遍布在整个宇宙空间,它们携带着声源的信息存在于宇宙空间。利用先进的“声音”探测器寻找加载到电磁波中的“声音”,破译这些“声音”的信息,是探索宇宙重要的方法之一。
宇宙空间是一个信息“仓库”,储存着正在发生的“声音”信息,也储存着已经消失的“声音”信息。
气味同样存在于宇宙空间
人的感觉器官能辨别各种气味,气味来源于各种物质。自然界中的各种物质通过释放各自的气味,同样是物质的本能之一。
人有对气味的辨别能力,是人的本能,通过对气味的判断,作出对人类有益于生存的决定。
物质向空间挥发气味,主要有两种形式:
一、以化学元素本身携带的气味向空间挥发;
这类气味的挥发,是原有物质携带着自己的气味扩散到空间,物质的总量没有减少,只是物质所在的位置发生了变化。像汽油、酒精等挥发性物质都属于这类物质。水也属于这类挥发性物质,所不同的是:水是中性气味,人的嗅觉对水的气味不敏感罢了。
物质有挥发的性质,是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之间的引力和斥力发生变化引起的。物质的引力和斥力,同样属于物质场,将在后面的博文里详细介绍。
二、气味以微物质的形式向空间挥发:
这类气味的挥发,物质成分并没有减少,挥发的是微物质所携带的气味。这类气味,就是中医理论中所说的“气”,就存在于物质之中,存在于空间之中,也存在于所有的动植物身体之中。有关“气”的学说和应用,在中医学说中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,已经建立起一整套完整的理论体系。
这两种气味并不是各自独立存在的,前一种气味包含后一种气味;后一种气味却能脱离前一种气味,独自挥发到空间,形成气味场,最终弥漫于空间,成为组成空间的成分之一。
在这儿主要说的是后一种气味:“气”带着物质的“味道”扩散到空中,弥漫于空中,最终又被变化的物质吸收并重新利用,形成一个“气”的循环,在这个循环过程中,又会产生对物质演化产生新的作用。
弥漫于空间的“气味”,是物质演化中的一个环节,是物质演化中的必然产物。人在生活中大部分时间里,嗅觉虽然感觉不到“气味”的存在,并不能说“气味”已经消失,而是若干“气味”混合(或中和)后形成“中性气味”的结果。
之所以说自然界有“中性气味”,是人和其他生物在自然界长期生存进化的结果。处在中性气味中的生物是常态,当某种气味出现时,生物会对该气味作出有利于生物生存的反应。气味是刺激生物产生意识的外部条件之一,结合自然界中的其他因素(声音、光线、磁场等等)对生物的影响,意识因此而产生。意识的产生,是充分利用了物质所释放的各种“物质场”,综合加以利用,达到最高境界的结果。
宇宙中的物质场,与物质共存,是物质自身因素和外部因素结合的产物。物质场的产生、传播、合成、分解、重新被物质利用,整个一系列变化(演化)过程是被动的,是物质演化的原始本能。尽管如此,物质的原始本能却构建了宇宙的有序演化,无始无终;而宇宙中的天体却是有始有终的,有诞生、有消亡。生命体的存在,却是利用了物质和物质场的原始本能加以综合利用所产生的,尽管形成生命体的条件非常苛刻,地球上还是诞生了物质的高级存在形式,人类站在物质的高级形式的顶端。人类的思维和意识,是对物质和物质场充分利用的结果,对物质和物质场做深入探究,可以解开人类思维之谜、意识之谜、灵魂之谜,甚至还能解开鬼魂附体谜。这个话题不属于本篇的内容,在此简单一提。
人对气味的敏感程度是有限的,人感觉不到气味的存在,并不能说明气味扩散形成的“场”已经消失。气味形成的场究竟能扩散多大范围,虽然还没有数据加以证实,却有证据证明气味场之大超乎人的想象!
曾经看过一档科学实验的电视科普节目,先是取人的一滴血液加入五公斤水中,又取少量带血的水加入十吨水中,此时血液已经稀释了多少倍记不清楚了,只记得用科学仪器已经检测不到血液的存在了。然后拿出十五个内外同样的盒子,随机抽出两个盒子,把盒子里面的小片片用那十吨带血的水浸湿,原样封好,分别放入十五辆小汽车中,关好门,狗却能在小汽车外面凭嗅觉准确的找出装有浸了血水片片的盒子。被稀释的血液所释放的“气味场”,能够穿透盒子,穿透小汽车,仍然能被狗的嗅觉找到其踪迹。
这个实验足以说明,“气味场”就存在于自然界,各种物质以自己的方式向空间释放“气味场”,所影响的空间范围,超出人们的想象。
“气味场”的存在,是物质本能。人对气味场的感知微乎其微,而研究气味场的形成、扩散及消失同样是一个新课题。深入探索气味场的成因,有益于解开物质演化规律,从而进一步解开困惑人们的许多未解之谜。
氢与氧是两种普通的化学元素,它们各有各的气味场,合成水以后气味场随之改变,在化学反应的同时,气味场同时 发生变化。在自然界、在宇宙中,像这样化学元素的合合分分,物质场随着化学元素的反应也跟着变化,这种现象对物质演化又会产生什么影响呢?这可能又是一个新的未解之谜吧。
总之,气味场的存在,已是不争的事实;气味场来源于物质,又影响着物质。要想揭秘自然奥秘,气味场也是一个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!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