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laoguiqieyu的博客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星系概况(三 原创)星系边界 信口开河话宇宙  

2016-10-11 11:03:13|  分类: 星系概况 信口开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     下图是一个正方体,里面有一个圆,是前面那个图形的缩影。下图的圆是星系的核,正方体是星系的边界。(实际上星系边界是一个不规则多面体,用电脑上的“画图”画的,画不了多面体,见谅!)
2016年09月26日 - laoguiqieyu - laoguiqieyu的博客
       恒星集合在星系核当中,每时每刻都以光的形式向外散发着光线(微物质)。共有两种形式:一种是直线传播,另一种是扩散传播。这里说的是前一种——直线传播。
       星系的光线以自己的波长、频率向四面八方扩散。在没遇到障碍物时,保持着原有状态平静传播。当相邻两个星系的光线到达两个星系的中点,两个星系的光线相遇时就会形成一个界面,这个界面就是星系的边界。星系边界虽然看不见摸不着,它在宇宙演化中起的作用不可小觑。微物质是三类物质中的一类,同样在宇宙演化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。
       首先,这个界面是物质中的微物质组成的,能反光!宇宙中能发光的天体,在这个星系边界上能被反射。人们所看到能发光的天体,很大一部分是星系边界反射出来的,这就是太空的“海市蜃楼”。也许,在不久的将来,人们在银河系就能找到太阳及其行星的复制品!还有好多明亮的恒星被星系边界反射,这些被反射的恒星大部分都集中在“天河"之中。实际上"天河"中有相当多的一部分星星是无中生有的,是太空“海市蜃楼”的杰作!
       星系边界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:推动星系移动的动力源之一。光线在两个星系的中点形成界面,这个中间点不是距离上的中点,而是边界两边功率相等的中间点。星系内的物质越多、释放的光线强度就越大,星系的体积就越大,反之星系的体积就小。
       和一个星系相邻的周围有几个星系,这个星系的边界就有几个面。星系边界上的每一个光线相交时的界面,它的功率大小是不一样的,在自然寻求平衡中,功率大的那个边界面总是向功率小的那个边界面施加压力,而推动星系移动。尽管光线经过数光年传播其末端功率极小,但是,对于以平方光年为面积的计算单位来说,总功率还是足以推动星系移动的。
       微物质属于物质范畴,以光的形式向空间传播,其密度有大有小。当光线到达星系边界时,星系边界上的各个面的密度不同,对星系边界所施加的压力也就不同,所以星系边界总是向压力小的方向移动。移动的结果,星系核就不在星系中央,在自我寻求平衡过程中星系核也就随之移动,整个星系也就动了起来。
        星系边界是一个随着星系移动不断变化的多面体。总星系是若干个这样的多面体组成。
        关于星系因为“动”引发的星系演化过程和结果,将在后面的博文里详细叙述。
        既然光线(微物质)属于物质范畴,那么恒星自诞生以来每时每刻都在释放着微物质,而太空中有无数恒星,它们所释放的微物质会不会越积越多,最终所有恒星的微物质都释放完了,整个太空将是一个微物质的太空!
       答案:不会的!
       恒星既然能释放微物质,就有收集微物质的功能,只有这样,才能在不断的收集和释放过程中不断循环,保持永恒。不但恒星有这样的功能,就是已经进入黑洞里的恒星同样有收集和释放微物质的功能。只有这样物质和微物质才能保持平衡,星系边界才能永远存在。
       宇宙中的物质分为三类:普通元素、合成元素、微物质。
       普通元素主要存在于恒星层及恒星生成层;
       合成元素主要存在于黑洞层和分解层;
       微物质存在于整个宇宙空间,在一个星系内部密度最大的区域是黑洞,星系边界区域密度最小。正是因为微物质的密度差,使得各种星球、各种宇宙碎块(小行星)有了各自的归宿。


下一篇   解密星系核




 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123)| 评论(26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